0%

Li Xiang

商业内参

商业内参

李翔商业内参

大佬都在看
马云:李翔从不人云亦云,有自己的判断。
雷军:主编创业,李翔顺势而为。我一定会订阅并且关注《李翔商业内参》
柳传志:《李翔商业内参》是为了让大家以更高的效率获得高质量的内容。
陈可辛:很期待李翔帮助更多人理解商业变化。
李开复:李翔是我认识的媒体人中非常有职业操守和有传媒精神的人。我一定会关注和订阅《李翔商业内参》。

李翔是谁

中国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

李翔任《时尚先生》主编时主持的一期封面
柳传志、王石、马云、史玉柱、沈文荣、李开复、俞敏洪、李书福、郭广昌、曹国伟、宋卫平、潘石屹、田溯宁、丁磊、程维、王兴、张旭豪……这几乎是中国最近三十多年商业明星的合影。
毋庸置疑,李翔是中国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。
也许是因为他的诚意,也许是因为他的敏锐,他总是能在这些企业家生命中的关键时刻,以恰当的方式,出现在他们面前。
老一辈的企业家愿意从他那里听听年轻人的想法;而新一代的创业者愿意从他那里听听过去的掌故。一定程度上,他们超越了采访者和受访者的关系。

我们为什么要做商业内参?

让我们的用户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

马云说过:“很多人输就输在,对于新兴事物,第一看不见,第二看不起,第三看不懂,第四来不及。”

我们的初心就是,让我们的用户在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,让看不见、看不起、看不懂的人最终来不及跟上他们的脚步。

有一些事,是你本来就想做的,我们相信,李翔商业内参能帮你更高效地完成它。有一些事;是在你意料之外的,我们希望,《李翔商业内参》能让你有更广阔的视野,开启你更精彩的财富人生。

李翔商业内参能做到什么?怎么做到?

  1. 每天 10 条左右的精选信息。这个产品能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,缓解你的信息焦虑;能给出可行的建议,让你做重要决定时更有把握;能提示商业变量,使你不会错过转瞬即逝的机会。

  2. 李翔个人的解读和点评。这个时代,信息,大家都能看到,但能看出什么来,和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高度相关。就像罗胖所说的,这个产品卖的不是信息,而是李翔基于超过十年的商业报道经验而获得的认知能力。

  3. 每条信息就像一个插件,即插即用。这个产品是根据应用场景来打造的,特点就是有用。你做 PPT 的时候需要金句,聊天的时候需要谈资,做判断的时候需要行内人的洞察或者记者圈的小道消息,这个产品全都能提供。

  4. 专注于极致内容的生产。这个产品基于付费订阅,内容团队不用写软文拉广告,他们能抵抗伤害内容品质的短期诱惑,专心为你提供好服务。

适宜人群

企业家、创业者,以及所有对商业世界的变化感兴趣的人。

关于《李翔商业内参》年度金句的清单

2017-05-28 「得到」 罗辑思维
引言
一年前的今天,「得到」专栏《李翔商业内参》上线。

这一年里,《李翔商业内参》以每天仅占用10分钟的方式,共为用户提供了近112万字的高浓度商业内参,整理了超过800位商业领袖和思想领袖的最新想法,与用户一起展开了29次头脑风暴。

升级为《李翔知识内参》的重磅产品,从今天开始在「得到」上线,成为每个终身学习者的私家知识秘书。今天,李翔从过去一年的《李翔商业内参》中,精选21条他自己最受触动的年度金句,分享给共同成长的你。

商业化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传奇歌手莱纳德·科恩接受采访,被问到有没有觉得自己被商业化时,他说:“当我接受了自己录制唱片,并且进入商业世界的时候,我既没有负罪感,也不觉得快乐,但我可以说,这个体系跟我互相利用。我们彼此合作。我想要把自己的音乐传递给听众,就得屈从游戏规则。因为对于我想做的事情,这是唯一的途径”。2016年11月11日,莱纳德·科恩去世。就在10月21日,82岁的科恩刚刚发布了新专辑《You Want It Darker》。(2016年5月27日)

李翔: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我遭受的最大质疑是,你是否已经完全商业化。

用 户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Line创始人森川亮说:“一件商品,最重要的是质量。但我们不可错误地理解这句话。想提高质量,最关键的是要精准地把握用户需求的本质”;“无论品质有多高,无论功能有多丰富,如果不是用户所需要的,那这些产品就是劣质的,最终只是制造方的自我满足而已。我们决不能为这些东西浪费时间,牺牲速度。”(2016年10月20日)

  2.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·贝佐斯说:”我们的客户很忠诚,直到有人提供更好的服务。”(2017年2月27日)

李翔:我这一年,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,正是用户思维和用户价值。如何定义用户价值,《李翔商业内参》曾引用过“百度贴吧之父”俞军的一个定义:用户价值=(新体验—旧体验)—替代成本。新旧体验差是产品核心价值,替代成本包括认知成本、获取成本和使用成本。运营可以降低替代成本。但替代成本最多也就降到零。因此,新旧体验差越大,产品的用户价值才越大。

速 度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作家乔舒亚·雷默说:“无法实现速度自由的人和机构,将于未来失之交臂。快的人和慢的之间不存在平等。”(2017年5月15日)

  2. 黑石集团董事局主席苏世民说:“生活在中国是很有挑战的,因为中国发生的变化太多。中国有很多让人取得成功的机会,因为没什么是一成不变的。世界其他地方的生活没有这种快速变化的节奏,而在中国这却稀松平常。这是中国独特的竞争优势,你们自己甚至都没有意识到,因为你们就生活在这个国家。”(2017年5月4日)

  3. 福特汽车董事会执行主席比尔·福特(BillFord)说,大公司也必须快速决策,“时钟速度只会越来越快”。(2017年5月26日)

李翔:我曾开玩笑说,自从开始写这个专栏,就进入了狗年:一年相当于七年。移动互联网带来的随时在线,让整个世界都加速了。

自律和拒绝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亚力克斯·弗格森:“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更善于不去理睬世界上的其他东西,那意味着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培养他们的天赋,或者提高他们的团队”;“我还没碰到过有哪个取得巨大成功的人,没有把自己封闭于其他人的需求之外,并且放弃消遣。”(2016年12月30日)

  2. 柳传志说:“诚信不光是一种态度和意愿,也包含有能力。屡屡有意愿却达不到效果,一样是不诚信。”经常有人来找柳传志说,老柳,这件事情你一来肯定就成了。柳传志回答说:“我之所以能做成的原因,就是因为我不都做。你要是答应什么都做,就会变成什么都做不到。”(2016年12月14日)
    李翔:虽然我已经把自律和拒绝列入了2017年的精进清单,但目前来看,效果并不好……

执 行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饿了么CEO张旭豪:“很多人对创新有个误解,认为创新就是一刹那的灵感火花,你有天分,就能做到。但实际上每一项看似很光鲜的创新,都是靠背后无数的脏活、累活把它做成的。很多时候实现创新的过程是非常累,非常普通,毫无美感的,你只能靠日复一日的平凡劳动去把事情做起来。”(2017年5月23日)

  2. 成功的连续创业者凯文·瑞恩说:“一个想法本身往往很难有足够的吸引力,关键看你如何实现它。想法显然也重要,但不如执行那么重要。想法会调整演变,其实也是执行的一部分。”(2017年5月2日)

李翔:我很喜欢彼得·德鲁克的一句话,内参也曾引用过:人们喜欢说意志可以移山,但其实只有推土机可以。

变 化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百度COO陆奇说:“人生不是线性的,不要以为一班车就能把你从现在的位置带到你期望的位置”;“尽可能远离舒适区。因为一旦如此,你就可能陷入极度危险的状态”。(2017年1月18日)

  2. 微软CEO萨蒂亚·纳德拉阐述他对微软的改革策略:“任何部分的现状都不应该被依赖。”他的增长哲学的核心是:“愿意尝试不确定性,接受风险,在犯错时迅速行动。”(2017年2月3日)

  3. 尤瓦尔·赫拉利说:“在16岁时一切都在变化,身体、思想、人际关系,不断更新自己,到了40岁,大部分人会拒绝变化,想要稳定。但21世纪没有稳定这回事。如果你想要有稳定的身份、稳定的工作、稳定的价值观,你就落伍了。”(2017年5月8日)

李翔:一直对阿里巴巴“拥抱变化”的企业文化好奇。我听说过他们内部众多轮岗的故事。有时候我会暗自想,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经受得住这样不断的变化、自我破碎、然后重建的过程。但其实,人和公司的成长过程,无外乎就是接受变化和不确定性,努力从中获益,而不是破碎后无法重建。

批 评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马克·扎克伯格说,每个系统都不完美,都会有缺陷,“与其批评所有这些缺陷,倒不如努力打造一个框架(解决问题)来的更加实际。指出缺陷并没有错,但不能因此否定系统,不仅仅是Facebook,对任何其他公司和系统都如此。你的特定行为和选择让你走到今天,但周遭世界不断发展变化,你需要去适应”。(2017年5月2日)

  2. 马云说:批评是容易的。批评必须拿出建议。阿里巴巴的文化是,你要想批评可以,但你要拿出建设性意见,骂人谁不会骂。你抱怨我们不会怪,但你天天抱怨,肯定有老板跟你说,你到底什么情况。抱怨也得有正能量,你也得拿出建议来。你瞎抱怨觉得这个不好,那个不好,那你就应该离开这个公司。(2017年5月16日)

李翔:宣泄式的批评和建设性的批评。或者用大疆创始人汪涛的两分法:脑子和情绪。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门口贴一张纸,上面写着:只带脑子,不带情绪。

从 众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Supercell CEO埃卡·潘纳宁说:“游戏公司最常犯的错误之一,是过分关注其他公司在做些什么。如果你开始思考别人在做什么,你就很容易成为一个跟随者,而非领导者。试图成为他人很难成功。”(2016年5月30日)

  2. 沃伦·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说:“传统的其他人都在做,所以我们也必须做的观点,在任何行业都造成了麻烦。”(2017年2月28日)
    李翔:迈克尔·刘易斯在《大空头》里写了几个天才交易员通过做空美国房地产乃至美国经济,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大赚一笔的故事。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?都不是华尔街主流投资人。因此,他们得以从华尔街“只要音乐没有停止,就必须跳舞”的狂热中免疫。

乐 观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沃伦·巴菲特说:“宏观是我们必须忍受的,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。”(2016年7月28日)

  2. 悲观者会问,为什么是我?行动者会问:现在该怎么办?(2017年1月2日)

  3. 比尔·盖茨说,这是他的世界观的核心:“当你告诉人们这个世界正在进步的时候,他们或许看着你觉得你要么很天真要么就是疯了。但这是真的。一旦你明白了这个道理,你就会开始用不一样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。如果你发现事情变得越来越好,你就会想知道是什么工作起了作用,继而你就可以加速改善这个世界,把它传递给更多的人、传递到更多的地方。”(2017年5月25日)

李翔:变得乐观,是这一年来我收到的最大的礼物。

下一步
———————

  1. 微软CEO萨蒂亚·纳德拉说:“不管是亚马逊、Facebook,还是其他任何公司,真正的考验在旧的潮流结束的时候。曾经让你成功的潮流马上要平息了。现在的问题是你下一步的行动是什么。不管一家公司现在多么成功,这个世界最终会向前发展,因此,真正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你下一步准备做什么。”(2016年5月28日)

李翔:翻看过去的内参,看到这句话时,发现这正是每一个需要不断向前的人和公司最需要的状态:“凡事往往,皆为序章”。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